「台灣」可以說是 Yamatomichi 海外最親近的鄰居之一,在台北,有 Yamatomichi 的直營店「 samplus」,除了展示新的商品外,還定期舉辦 HLC 台灣的活動。這份連結已超過 10 年,如今,samplus 也聚集了一群專業、富有獨特個性的夥伴,並且成為台灣登山文化的重要據點之一。
我們希望能向台灣、日本以及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傳達更多關於 Yamatomichi 在台灣的活動、台灣的登山文化,以及 samplus 夥伴們的故事。懷抱著這樣的期盼而啟動的《台灣通信》,在第二期的2025夏季號中,由 HLC 台灣的大使林政翰(John Lin)來分享台灣第一次的 meetup 以及 local study 一日健行。並請 samplus 團隊夥伴凱茵(Kay)分享台灣國家級傳統重要民俗「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以及她在過程中所遇到的「結緣品」,此外,也邀請到 samplus 團隊夥伴士琦(CHI)分享他前往 Yamatomichi 日本直營店見習的留學報告。
透過這一期夏季號內容能讓大家感受台灣獨特在地文化,誠摯邀請你一起體驗台灣的熱情與活力!
① HLC台灣的夏季活動
台日首次進行 meetup 交流
『台灣通信』第二期,由 HLC 台灣大使林政翰 (John Lin) 聊聊台灣第一次的 meetup 以及 local study 一天行程,以及台日對 UL 健行更多的交流討論。接下來就請 John Lin 分享吧!
文:林政翰 (John Lin)

Hi 大家好,我是 HLC 台灣 政翰。
邁入第四年的台灣 HLC,有了第一次的 meetup 以及 local study 一天行程,這二個新的元素更加豐富了 HLC 內容,今年十二月還將有第一次三天的「山海圳 workshop」,讓今年的 HLC 更加多采多姿!
熱鬧的交流現場
4月舉辦的meetup活動中,來自日本的 Yamatomichi HLC成員木村先生也以嘉賓身份參加,使台灣與日本之間對於UL健行的討論更加熱絡。

來自日本的嘉賓、Yamatomichi HLC成員 木村先生 與台灣的參加者熱絡地交流意見的畫面。
說實在,首次台灣 meetup 的反應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但或許這是 meetup 的常態?
蠻像是一群 UL hikers 到了日本山屋的餐廳, 在酒酣飯飽下,暢聊各自 UL hiking 經驗的超熱鬧對話。對我而言是個很滿足的午後!

大家在專業又舒適的氛圍中互相暢聊彼此的經驗。
第一次的高島縱走 local study
高島縱走的 local study 則是雨天裝備測試行程,光見到準時出席的大家就已經讓我對大家充滿敬意了。
我也跟大家分享我早年登山對「下雨過敏」的過去:因為知道春假時的中級嚮導訓練登山一定會連續下雨,就很孬地「嚴重過敏」到無法出發了。

成了一次雨天裝備下的local study。
一直到我跟台灣原住民布農族獵人學習,目睹他們雨天從沒把準備好的雨衣拿出來穿, 才逐漸治療好我的雨天過敏症。衷心 respect 雨天準時出席的新手們!

雖然是在雨天進行,但因為做了充足的準備,大家依然不減熱情興致。
期待接下來的企劃,不知道又會有什麼第一次的驚喜!

Yamatomichi HLC台灣大使
在加拿大的「Yamnuska Mountain Skills Semester」課程中學習歐美的登山技術,返國後創立了「Miasan Outdoor Center」。除了舉辦健行、雪地登山等課程,也負責山屋等設施的管理。超過20年來,他持續向台灣原住民族布農族學習更貼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並對永續栽培(樸門永續設計)與里山生活擁有深厚的理解。
② samplus 夥伴健行紀錄
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
接下來要為大家介紹的是 samplus 團隊的「Trail Log(健行紀錄)」。這次由 samplus 銷售團隊的凱茵,分享台灣國家級傳統重要民俗「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
這項活動是一年一度的重要宗教盛事,每年吸引數十萬名信徒參與。信眾們會隨著乘載著白沙屯媽祖(媽祖是廣泛信仰於中國沿海地區的航海與漁業守護女神)神像的神轎,從「白沙屯拱天宮」出發,徒步前往雲林縣的「北港朝天宮」朝聖。參與者在旅途中表達對媽祖的敬意,並祈求庇佑與平安。
接下來就請凱茵分享吧!
文:楊凱茵(samplus)

台灣傳統宗教裡面最盛大的一場媽祖進香活動「白沙屯媽祖進香」,被視為國家重要無形文化活動資產之一,從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拱天宮」,前往雲林「北港朝天宮」進香,完成名為「刈火」的儀式後,隊伍會將代表著信仰上的靈氣與傳承象徵的香火帶回白沙屯拱天宮,來回徒步約300-400公里之間。
其中最被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每年的天數、路線皆不固定,由媽祖指引轎夫前行。
今年特地空出時間來參加媽祖啟程前往北港的前兩天,想要嘗試使用輕量化健行的道具來參與,心想應該也會是方便、舒適的行進吧? 抱持著與媽祖更加親近的心,我從桃園的高鐵站出發。

第一天特地選在媽祖起鑾前,先去參拜白沙屯拱天宮。

離啟程進香時間還有六個小時,人潮已經多到超乎預期,慢慢地排隊進宮參拜,便已經花費半個小時。
數十萬人共同參與的宗教健行活動
今年參加報名進香的活動人數超過三十萬,還不包括像我這種只參與短暫幾天的人,我向媽祖祈禱希望此次活動一切平安、順利。
離開拱天宮後,其實外面已經有很多當地人贈送的免費食物跟水,但我心想:「這是我第一次來到白沙屯,應該要來當地的小吃店。」便選了一個離拱天宮最近的熱炒店。

炒麵、老皮嫩肉。
超過300公里的隨機路線,以及信徒們的各式免費應援
補充能量以後,雖然媽祖還沒有起鑾出發,評估過現場的人數眾多,覺得事先行走應該會比較好走,於是我便直接南下往北港的方向出發。
如果是第一次參加也沒問題,白沙屯拱天宮有設計完善的APP,可以隨時了解最新的資訊,例如媽祖目前在哪裡,行走了多少公里,還有最近的補給站地點跟廁所,讓隨行的信徒不會因為媽祖的臨時路線而不知道如何安排。

因為媽祖的路線是隨機的,利用「白沙屯 GPS 即時定位」APP,就可以知道現在媽祖走到哪裡,以及附近的廁所等地點。

現場有許多工作人員、警察以及熱心的民眾協助。由於整段路程來回超過300公里,廟方也特別準備了可代為運送大型行李的貨車。每天早上出發前將行李交付,當天抵達駐駕地後,便可在媽祖遶境設置的服務駐點領取行李。

開始南下行走,這樣子的人潮一整天都沒有減少過。

路邊有各式各樣的應援活動。
媽祖進香活動中,其中最令人感動的就是有許多民間自發性的應援活動,架設在媽祖可能行經的路途上,內容物五花八門從醫療、算命、罷免連署、食物、飲料、你可以想像到的都有。
路途中也有巨大的貨板車上載著流動廁所,車旁的人員還會拿手沖咖啡給你喝、也有資源回收車,讓你不用帶著垃圾行走。

路途中喝到手沖咖啡,對補充精神很有幫助。

此行我唯一沒有體驗到的「累了請上車」,這是提供信徒們走累了可以搭車追媽祖。

凌晨接近媽祖的起鑾時間,我跟其他信徒一起在通霄車站的螢幕觀看媽祖的Live直播。

等待媽祖來時要演布袋戲給媽祖看的場佈。

白天走在產業道路上。
如此龐大的人數跟隨機的應對模式,深深覺得這是一場超巨大的社會運動。
這次的媽祖進香之行,從 5/1 的18:00 走到 5/2的18:00,歷經48公里之後,理解到這場朝聖之路真的是比我想像中的還要疲勞,決定此行到台中大甲區後撤退。
沒想到,最後搭上把車裝扮得跟白沙屯媽祖暱稱「粉紅超跑」一樣的計程車,真是完美的句點。

因為媽祖所乘坐的神轎頂部蓋著粉紅色的布,並且行進速度非常快,所以有「粉紅超跑」的暱稱。
「白沙屯媽祖進香」結緣品集合
接下來,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在「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的旅途中所收到的各式各樣「結緣品」。
所謂「結緣品」,是許多沿途民眾懷著支持與祝福的心意,主動遞送給信徒的各種小禮物。它不僅象徵著與媽祖之間建立的緣分,也讓人深刻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暖連結。在白沙屯媽祖進香的路途中,除了懷著對媽祖的虔誠信仰一步步前行,沿途也充滿了來自各方的支援與結緣品,讓這段旅程更加充滿人情味與感動。
近年進香團流行信徒自製「結緣品」(結媽祖緣的紀念品),如平安符、紀念小卡、吊飾、背包、鑰匙圈等,在途中分送有緣的信徒,或是在借宿接受幫助時,結緣品是小禮物,作為締結媽祖緣分的見證,也是人與人連結的體現。


交通部的結緣品:台灣交通部也共襄盛舉,在各方促成下製作5000份印有「勇」字的永保安康車票疏運平安守,祝福所有國人行走順利平安、行車安全。
締結善緣,蘊含溫馨與鼓勵之意的結緣品
在白沙屯媽祖的長途進香過程當中,許多信徒會發送食物跟水來當作結緣品,為了鼓勵信徒可以繼續跟隨媽祖的腳步。

台灣最道地的提神飲料:保力達B(還是冰的喔)。

標示為中部弟子聯合點心站。

當地麥當勞發也來發送結緣品,慰勞大家的胃。

在地善心人士發送結緣的粽子。

可愛大姐的草仔粿。
這一路上除了這些食物,還收到了超多肌肉酸痛貼片、強硬地要我拿下的小頭燈。
台灣人的熱情可愛在這些結緣品的發送過程當中完全體現,也要告訴大家拿你自己需要的食物就好,不要浪費資源。

samplus sales staff
我的嗜好是聽音樂和看可愛的貓咪影片。大約於2015年開始登山,並於2018年加入 samplus 後開始 UL 健行。
③ 日本直營店見習記
在京都一周健行路線中所體會到的事情
最後,由samplus 團隊夥伴士琦分享他前往 Yamatomichi 日本直營店見習的留學報告。
從5月16日到27日,期間不但實際參與店鋪工作、與日本同事深入交流,也體驗了縫製作業,累積了豐富的實習經驗。
這次,士琦將分享其中一段特別的旅程——與京都團隊成員伊東(大ちゃん)和久保田(りょう君)一同踏上的三天兩夜「京都一周健行」,旅途中他所感受到的點滴與體會。
那麼,就請士琦為大家娓娓道來吧!
文:賴士琦(samplus)

在京都一周 Trail 上,與京都店的夥伴大ちゃん與りょう君實踐三天兩夜的 UL 健行,是我這次赴日交流中的行程之一。我們從京都市營地下鐵的蹴上站出發,最後在阪急電鐵的上桂站一個充滿在地風情的炸豬排餐館結束。

這次走的路線

令人感到可靠的夥伴りょう君(左)與大ちゃん(右)

正在擬定計劃的兩人
這次三天大約22小時的行走時間中,健行了大約50km,總爬升3,339m,下降2,897m,對於平時習慣在健行中散漫行走的我,這已經是最遠且速度最快的一次了,想當然也在過程中遭遇了一些感到艱難的情況。
真想再快一點
「速度」是我這次感受到的最大挑戰。即使大ちゃん跟りょう君在過程中已經時常觀察我的情況,並且放緩腳步等我,但自己依然希望可以盡力跟上他們的速度,實際結果就是:非常吃力!

路途中還行經這樣的鄉間小路。
看著他們邊走邊吹口哨猜歌玩樂,而我已經氣喘吁吁,數度停下來。除了幻想自動販賣機可能就在前方不遠處外,也不禁想著:
「除了體能,是否還有其他細節,造就了這樣的差異?」
抱持著這樣的疑問,我開始觀察夥伴們並且向他們請教各種問題,於是在這三天兩夜的過程中,大ちゃん與りょう君與我無私分享了許多經驗。我們從食物、行走、裝備的思考與選擇等聊了許多,包含了像是「關於炎熱的健行環境下食慾不振有什麼應對方式」、「如何運用屁股的肌肉以及微笑魔法」等各式各樣的內容。(微笑魔法意指儘管走得很累的時候,試著微笑,就會有神奇的力量湧出來。)
這樣的交流也讓我感到,即便是在台灣時,我認為已經從台灣 HLC 大使 Lin san 還有夥伴們身上習得了許多知識,但放入實際情況後,這些知識也會因為不同的人或情境而開枝散葉,產生不同的樣貌及使用方式,而這大概也是 UL Hiking 的魅力之一吧。

還路經了這樣舒適的餐廳,我點了冰可樂加冰咖啡。

在知道快要到達餐廳之前的我,其實是這樣的。
一次全新的健行經歷
最後,回想起京都一周 Trail 上走過的豐富景色,我們經過了人煙稀少的小鎮、寺廟、被高大樹木所圍繞的森林、溪流、廣大的綠色池沼、遠方偶爾露出的京都塔,以及山路中的餐廳、路上遇到的幾隻蛇,還有驚喜現身的Yamatomichi 京都店長 George San 以及關西大使中川先生,一切都很美麗。
我一直認為「健行」這件事是自己的事,你能背多少重量、用怎麼樣的速度行走、最後走得多遠,只要自己舒服滿意就夠了。但這次我也感受到:「即使超越自我的界限,盡可能地走遠,能看到的景色確實也就更豐富。」
當我跟大ちゃん與りょう君提到,這是我目前為止最快且最長的一次 hiking,他們向我說:
「那你現在進入了一個新的世界」。

旅程最後享用的炸豬排定食

在比叡山的時候,Yamatomichi 京都店長的 George San 驚喜現身!

真是一次很棒的旅程

samplus staff
2016年在職場前輩的帶領下,開始有了登山健行的經驗,喜歡能夠與同行夥伴輕鬆聊天的行程 ; 是名音樂愛好者 ; 2021年加入cow records團隊,目前除了在samplus服務外,平時也承接平面設計或是插畫的工作。
透過三種不同的視角,本期內容深入探討了UL健行以及台灣獨有的文化。在Yamatomichi的YouTube頻道中,也介紹了包含Kay與士琦在內的samplus團隊成員。透過影片更能感受到他們的個性與魅力,誠摯邀請大家前往觀看!